close

我一直覺得人跟人之間的通性,是會突然串在一起的,不需要任何理由。即便是自己不喜歡或不親近的人,也可能突然發現彼此擁有某種共同性。雖然喜歡的東西跟不喜歡的人一樣感覺很差勁,但是這種連結它就這麼存在著,無法置可否。

我很容易排斥一個人。以前我會把它稱作討厭,後來發現我對對方沒有什麼情緒,只是不想親近,而已。也許是因為不熟,也不想熟;也許是因為環境或是某些事件所造成的因素。總之,我是個很容易總是先看見缺點的人。

只是,我對於自己還願意看見別人的缺點感到慶幸。若是因為一時的反感而去忽視別人的優點,那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。與其說「這個人很討厭」或是說「我很喜歡某個人」這種極端的言語,不如說「這個人其實不那麼討厭」。

還願意,就是一個空間,去進步、去改變。

而一段旅程,就是一段從討厭、習慣、接受的濃縮練習過程。

回憶起從前的旅行,我片段式的記憶裡,總有一幕是我和爸爸從高雄出境飛桃園轉機,在機場的某個角落裡,各自抱著自己的書閱讀。不發一語,各自坐著。

那是一個很緩慢又靜止的空間。

我特別享受這種彼此照應卻各自讀處的氣氛,因為我不是一個太能和別人親密的人,即便是我的親人。我相信每個人需要在人群裡有自我空間的時刻,也許是聽一張唱片的時間,也許是翻看五頁書,又也許是喝一杯咖啡的時間。我享受那種,我知道你在我身邊,但是我們互不打擾的默契。另一個畫面是,在樟宜機場,各自拖著行李在機場裡閒晃。偶爾掏個零錢買包零嘴,或是蘇打水。唯一的話只有「去那邊看看」這種招呼式的話語。

這正是一種旅行的默契啊。也代表一種無憂慮的旅行,從出發就開始了。我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,讓人迷戀的輕鬆感。


生活中有些時候,如果把自己抽離,只會剩下荒謬的感覺。這大概是為什麼過了這麼久之後,我都不哭了,也哭不出來了。不再為除了自己以外的人事物掉淚,變成一個很自私的人。

每天大概只有這些想法。那是一種,當你想獲得的並沒有得到的那種荒無感吧。


旅行的意義千百種。每個人的認知觀點也不盡相同。


因為某種 偏執和倔強,我總想為每段旅行找個很冠冕堂皇的理由,找一個意義。以前我總認為旅行是為了尋找另一個自己,在不同的環境下、遇見不同的人事物所產生的自我 衝擊。而的確這也真實的發生在旅行的角落中。有話說,「在廣大的世界裡才會看見自己的渺小。」「要先看見世界才會看見自己。」一度我也覺得,嗯,就是這 樣。就以這樣的心態出發吧。


但是有些時候,光是這樣想是行不通的。


幾次的過程中,我面對自己的寂寞一如在原本的地方一樣痛苦,我什麼都看不見也感受不到。這讓我越來越想要逃避自己。亦或者我先拋棄原本的自己,暫時忘掉。可是回來之後卻更寂苦了。旅行,竟然變成一種逃避。離開的不是痛苦,而是再回來面對的時候。


有一天我聽見了一句話,一個很不一樣的角度,「旅行就是帶著自己的寂寞,然後學習擁抱它。」 那一刻我就知道了。既然無法把自己的晦澀去除掉,那就學著面對它,接受它。趁著這次,我要帶著原本的我一起走,我不丟下任何原本就屬於我的東西。灰色即便 是我生命的基調也罷,我一直都學著和它好好相處。所有的違和感,沒有辦法了,都一並接納吧。而那讓我生存下去的,就是那從脆弱中並發出的勇敢與堅強,那些 受過傷的地方,就是我擁有的武器。




寫于July 4, 2008 出發前夕,而旅程告一段落後,我對於意義最後產生的想法是這樣現在面臨另一個出發前夕,內心很多想法,有空再談(8/14已寫文,在這裡)。

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旅行 文字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想我是一個質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